明清时期都非常追崇宋代五大名窑,
所以明清官窑都仿过宋代瓷器,
【资料图】
明清两代仿宋官窑器
一般只注重仿宋器的釉色
而不太注重仿其造型,故少有乱真之作,
除釉色貌似哥窑器外,
明代仿汝釉瓷仅见于宣德官窑。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
以唐英为督陶官的景德镇御窑厂
曾大量仿制宋代五大名窑器物,
主要是仿宋代哥窑瓷器的釉色,
造型袭古又有创新,
清代各代都有仿哥窑釉瓷器的佳作。
今天介绍一下明清仿烧哥釉瓷,
对比之下,谁更技高一筹呢?
清雍正 仿哥釉贯耳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哥釉贯耳扁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清仿烧哥釉瓷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与汝、官、定、钧窑齐名,是为宫廷烧造御器的官窑瓷器,其产品历来珍贵。
明代宣德时,宫廷藏品目录 《宣德鼎彝谱》 即有“内库所藏柴、汝、官、哥、定”的记载,清代乾隆皇帝更将哥窑瓷器视为珍品。
宋 哥窑葵花盘 上海博物馆藏
宋 哥窑圆口盘 上海博物馆藏
皇甫录在《皇明纪略》一书记载了这样一段话:
都太仆言,仁宗监国,问谕德杨士奇曰:“哥窑器可复陶否?士奇恐启玩好心,答曰:“此窑之变不可陶,他日以问替善王汝玉。”汝玉曰:“殿下陶之则立成,何不可之有?”仁宗喜,命陶之,果成。士奇不悦。
这段记录表明,至少在永乐时期就已经开始仿制宋代名窑了。
明永乐仿哥窑碗
后来宣德也继承了这种精神追求,命景德镇御器厂仿制汝、官、哥窑瓷器,品种极为丰富。
永宣时期的宋代名窑仿制非常讲究,既有汝、哥窑特有的开片,又融合了明代精美的纹饰刻画,真正做到了 “仿而不拘泥旧式,新而不乱基苑” 。
明清仿哥窑瓷特点
从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来看,元代即有许多仿哥窑瓷制作的瓷器。现今所见最为明确的是明宣德以后的景德镇仿哥瓷。
宣德和成化御器厂的仿哥瓷,主要仿其釉色和开片, 器底则书有“大明宣德年制”或“大明成化年制”款,且土质、造型与传世哥窑器多有不同。
造型有菊瓣碗、鸡心碗、菊瓣盘、折沿盘、撇口盘等。这些器物的釉面光洁度偏低,有油腻感,与宋代哥窑器的釉面相似,但也有橘皮纹这一宣德官窑器的典型特征。
其釉色有青灰、月白等,开片的纹路微微闪黑、闪红,没有宋哥釉器 “金丝铁线”和“紫口铁足” 的效果,其造型和歀识都显示出宣德官窑瓷器的特征。
比如说这个仿哥窑八方高足小杯,落“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款。
明成化仿哥窑八方高足小杯
故宫博物院藏
明前期的仿古瓷器虽然保留了一些宋代的装饰风格,但从造型、纹饰上看与宋有明显差异,融合了明代瓷器的新特点,突破了仿制藩篱,以创新阐释仿古。
现今传世作品中有较多仿哥瓷属明代中晚期仿烧,造型多为文房四宝,其特征不同于宋哥窑,也不同于宣德成化仿哥窑,与清代仿器也不同,不书底款。
明仿官釉铺首耳尊-北京故宫藏
清代雍正、乾隆官窑的许多仿哥瓷,也多仿釉色、开片,底书清朝款,制作十分讲究,品质也最好。
其样式端庄敦实,古朴典雅,釉汁厚润古朴,开片自然,完美再现了乾隆盛世优雅的仿古情怀和高超的仿古技能。
清雍正 仿哥釉塑贴三羊瓶,高27cm,口径7.3cm,足径9.8cm
清雍正 仿哥釉青瓷长颈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既有标准的大、小纹片相结合的所谓 “金丝铁线” ,也有单纯的细小纹片或大纹片,色泽以深、浅灰青为多,部分有紫口铁足,而器形较仿官和仿汝为多。
这是由于景德镇瓷器均为白瓷胎,因而,用酱褐色涂于器口及底,仿出紫口铁足的特征。釉色、纹片、造型过于精工,清代特征十分明显。
唐英《陶成纪事碑》有 “仿铁骨哥釉,为模仿宋哥釉之特色” 。《景德镇陶录》也有: “哥窑,镇无专念者,惟碎器户兼造,遂充称哥窑户” 的记载。
清雍正 仿哥釉五孔瓶
成交价:11,270,000 HKD
尺寸:高27.5cm
2012中国嘉德
清雍正 仿哥釉海棠形抱月瓶
成交价:RMB 9,430,000 HKD
尺寸:高50cm
2015保利(厦门)
入乾隆朝以后唐英榷陶仿制哥釉的水平仍然保持原有的水准,神韵一如前朝,正是当时仿古之极致。
其釉汁滋润古朴,色泽为 “粉青” ,端庄典雅,静穆而高贵。圈足露胎饰黑褐色,仿铁足之效果。
上 清 乾隆 仿哥釉雙耳扁瓶 高28.7公分 口徑10公分
下 清 乾隆 冬青撇口瓶 高26.5公分 口徑8.5公分
晚清、民国时期,仿哥瓷多现于市,许多作品粗制滥造,有些仿宋器形制,有的书“大明成化年制”款,有的书乾隆款,当然后两种已不属于仿宋哥窑类型,但第一种仿宋器中,有部分为牟利而仿制的作品,颇能乱真,然而釉面、开片多不及宋器沉着稳定和自然,有精神不足之感。
清 仿哥釉銅口貫耳瓶 高19.6公分 口徑7.3公分
清 仿哥釉螭耳蒜頭瓶 高42公分 口徑6公分
(备注: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