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亭里,魏警官柔声细语,与一名女矫正对象面对面探讨着她面临的困惑;宪法广场上,田警官和被矫正对象围坐一起,像聊家常一样,让他们慢慢卸下心理包袱,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图书阅览室里,矫正对象们戴上VR眼镜,沉浸式体验监狱生活的苦楚……
11月28日上午,南京市江宁区司法局携手江苏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大连山强制隔离戒毒所及民盟南京市委等多部门,在江宁区司法所上峰矫正分中心举办了一场以“凝聚监管教育帮扶‘心’力量,推动社区矫正质量‘新’提升”为主题的社区矫正集中教育活动。来自上峰、麒麟、土桥等片区约130名矫正对象参加了活动。
从“心”出发 守护“归航”
上午9时30分,伴随着庄严的升国旗仪式,活动正式拉开帷幕。随后,法律知识专题讲座、毒品认知与拒毒教育分享会、正念冥想情绪管理课、拔河比赛、心理疏导、VR体验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逐一开展,让矫正对象感受到社区矫正的“法度”和“温度”。
李某某是一名因犯开设赌场罪而在上峰矫正分中心接受社区矫正的人员。在当日的活动中,他通过VR游戏体验了一把监狱的生活场景。比起枯燥的讲解说教,全感交互的沉浸式体验教育让他震撼不已。“VR监狱体验,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失去自由的痛苦和孤独,特别是探监环节,让我不禁思考,如果我真的在监狱服刑,会给父母孩子带来多大的伤害。有了这次体验,我会更加珍惜当下的矫正机会和自由时光。”
参加活动的周某是一名女性矫正对象。对她来说,因为触犯法律成为矫正对象,最难迈的是心理坎。这次活动,她不仅参加了江苏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警官带来的正念冥想情绪管理课,还与魏警官来了一次心灵对话。她感动地说,“魏警官引导我专注当下,学会正念呼吸,消除情绪、认知、思维模式等方面的干扰,要觉察此刻不评判,真正接纳自己。在她的帮助下,我的思绪好像没那么杂乱了,也能平静地向内自省了。”
“浇花先浇根,育人先育心。对社区矫正对象来说,更是如此。帮助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心’有正念,‘身’有归航。”江宁区司法局上峰矫正分中心负责人余开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活动每个环节设置都是从“心”出发,希望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法律知识和法治意识真正传达到了矫正对象的心中,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归航之路,书写新的人生篇章。
凝聚合力,巧解难题
记者在现场发现,此次集中教育活动,不仅主办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江苏石城律师事务所、友发园艺帮扶基地等社会力量也都参与其中。
“社区矫正既要‘管得住’,又要‘矫正好、一个不少’,需要我们破解力量不足的难题,通过凝聚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更加全面、专业、人性化的服务。”余开发介绍,上峰矫正分中心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逐渐摸索出一条独具上峰特色的社区矫正教育帮扶之路。
近年来,上峰矫正分中心与南京民盟“黄丝带”帮教团队合作,借助民盟组织丰富的师资,壮大帮教队伍;携手律师事务所,通过专业力量提升法律帮扶服务;引入社会力量,挂牌友发园艺帮扶基地,为矫正对象提供专业技能培训……随着“朋友圈”的逐步壮大,上峰矫正分中心的工作越做越有底气,社区矫正的质量也有了新提升,截至目前,已成功组织了近千场教育活动。
因材施教,因人施“矫”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上峰矫正分中心的努力下,一个又一个关于转变、成长与希望的故事在上演。
贾某是一名年轻的社区矫正对象。19岁的他,尽管脸上还带着稚气,但言行举止间已透露出深深的叛逆,他拥有强烈的个人自尊,对即将到来的社区矫正抱有一种下意识的排斥心理。上峰矫正分中心深入分析了他的个人情况,制定了一套针对性的教育矫正方案。为了融化他心中那座冰冷的围墙,社区矫正团队开始了入户走访、个别教育、心理疏导等活动,让他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怀与温暖。在了解到他的工作困境不适宜他的身心健康后,矫正团队建议他调整工作环境。令人欣慰的是,贾某接受建议并转行成为了一名厨师,并在一家餐厅找到了新的工作,开启了全新的人生。
每一个社区矫正对象都有自己的独特情况。如何让矫正对象“一个不能少”地回归社会考验着司法人的智慧。据了解,上峰矫正分中心以“智”赋能,依托省厅一体化平台,按照入矫、矫中和解矫“三期分段”,设置了“严管、普管、宽管”三个等级,针对每个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深入地精准评估,量身定制个性化的矫正方案。此外,还通过系统化教育以及动态评估,实现了从“严格管理”到“高效矫正”的深刻转变。
标签: